| 外语系2008年科研成果一览表 | 
| 序号 | 作者 | 成果名称 | 发表刊物 | 成果类别 | 成果级别
 | 
|
| 1 | 赵湘 | 语言模因与汉英翻译 | 外语教学 | 论文 | 核心 | 
| 2 | 徐江清 | 《苔丝》的“太阳”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|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| 论文 | 核心 | 
| 3 | 谭晓丽 | “改写”和翻译本质 |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| 论文 | 核心 | 
| 4 | 胡玉辉 | 翻译关联原则下的推理模式 |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  | 论文 | 核心 | 
| 5 | 徐江清 | 论哈代《一双蓝蓝的眼睛》中的巧合 | 时代文学 | 论文 | 核心 | 
| 6 | 徐江清 | 《苔丝》女主人公内心冲突及其美学意义 | 时代文学 | 论文 | 核心 | 
| 7 | 徐江清 | 《苔丝》男主人公内心冲突及其美学意义 | 山东文学 | 论文 | 核心 | 
| 8 | 魏菲菲 | 从圣·埃克絮佩里的小说看作者的孤独意识 | 时代文学 | 论文 | 核心 | 
| 9 | 贺鸿莉 | 从林纾的翻译看翻译的主体间性 | 船山学刊  | 论文 | 核心 | 
| 10 | 资云南 | 讴歌与控诉——读威廉·华兹华斯的诗歌《露西·格瑞》 | 电影文学 | 论文 | 核心 | 
| 11 | 罗忠民 | 网络交流工具在体验式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| 湖南工程学院学院报 | 论文 | 省级 | 
| 12 | 胡玉辉 | 网络环境下元认知策略训练与翻译教学的实验研究 |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
 | 论文 | 省级 | 
| 13 | 言捷智 | 李清照和艾米莉•迪金森的诗歌比较 | 民营科技 | 论文 | 省级 | 
| 14 | 言捷智 | 《好了歌》两译文对比评析 | 知识经济 | 论文 | 省级 | 
| 15 | 郭晓春 | 论弗吉尼亚·伍尔夫作品中的“房间”隐喻悖论 | 石河子大学学报 | 论文 | 省级 | 
| 16 | 汤艳娟 | 对凯瑟琳悲剧的后精神分析 | 大众科学 | 论文 | 省级 | 
| 17 | 汤艳娟 | “凯瑟琳与游苔莎的欲望悲剧 |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| 论文 | 省级 | 
| 18 | 罗亚君 | 汉英互译正反表达的可译性限度 | 大众科学 | 论文 | 省级 | 
| 19 | 刘苗 | 艰难的解放之旅:《荆棘鸟》的女性意识解读 |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| 论文 | 省级 | 
| 20 | 刘苗 | 《帕梅拉》:男性话语下被扭曲的女性世界 |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| 论文 | 省级 | 
| 21 | 刘苗 |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《马丁• 伊登》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 |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 | 论文 | 省级 | 
| 22 | 肖启芬 | 论尤金.奥尼尔对传统母性形象的颠覆 |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| 论文 | 省级 | 
| 23 | 陈文萃 | 科学语言中的语言认知功能 |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| 论文 | 省级 | 
| 24 | 徐江清 | 英国“玄学诗”略论 |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| 论文 | 省级 | 
| 25 | 徐江清 | 《一双蓝眼睛》中的语言重复现象分析 |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| 论文 | 省级 | 
| 26 | 徐江清 | 不幸爱情与尴尬亲情中的伦理道德取向——评《枉费心机》中的艾尔克里夫小姐 |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| 论文 | 省级 | 
| 27 | 徐江清 | 波特《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》中的意识流技巧 | 科技信息 | 论文 | 省级 | 
| 28 | 徐江清 | 论《一双蓝眼睛》中情节与事件的重复——从原型批评视角阐释 |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
 | 论文 | 省级 | 
| 29 | 尹青梅 | 学术论文与学术演讲的语境变量对比分析 |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| 论文 | 省级 | 
| 30 | 朱艳宁 | 交际法原则下口译中模糊语的应对 | 科教文汇 | 论文 | 省级 | 
| 31 | 朱艳宁 | 浅析语用学关照下口译中模糊语的翻译 | 广西轻工业 | 论文 | 省级 | 
| 32 | 彭灿 | 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| 安徽文学 | 论文 | 省级 | 
| 33 | 彭灿 | 从符号学角度探索英汉翻译 | 科技信息 | 论文 | 省级 | 
| 34 | 彭灿 | 英语含蕴否定的翻译 | 世纪桥 | 论文 | 省级 | 
| 35 | 李梅 | 二语诵读研究 | 科技信息 | 论文 | 省级 | 
| 36 | 李梅 | 二语词汇语义迁移证明——两个实验方法比较 | 琼州学院学报 | 论文 | 省级 | 
| 37 | 魏菲菲 | 顾城诗歌的孤寂美初探 | 民风 | 论文 | 省级 | 
| 38 | 谭晓丽 | 简评《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》——兼谈引进西方理论与译学创新 |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| 论文 | 省级 | 
| 39 | 贺利燕 | 浅谈语义翻译理论与交际翻译理论在英汉谚语口译中的运用 | 人才与科技 | 论文 | 省级 | 
| 40 | 颜文娥 | 非裔美国人的文化遗产观——《外婆的日用家当》中迪伊更名之谜 | 安徽文学 | 论文 | 省级 | 
| 41 | 陈小文 | 给予义典型动词“给”的语法结构 | 科技信息 | 论文 | 省级 | 
| 42 | 陈小文 | 现代汉语“给”字句最简探索研究 | 科教文汇 | 论文 | 省级 | 
| 43 | 王素丹 | 流行歌曲的汉英语码转换 |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| 论文 | 省级 | 
| 44 | 张敏 | 如何更好发挥释意派理论对口译的作用 | 安徽文学 | 论文 | 省级 | 
| 45 | 周维 | 浅谈《红楼梦》中双关语的英译 |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| 论文 | 省级 | 
| 46 | 邬德平 | 基督新教对美国早期政治的积极影响 |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| 论文 | 省级 | 
| 47 | 邬德平 | 基督新教背景下的教育与美国早期社会发展 |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| 论文 | 省级 | 
| 48 | 唐旭 | 兰斯顿·休斯《梦的变奏》的理想主义追求 | 韶关学院学报 | 论文 | 省级 | 
| 49 | 唐旭 | 美国黑人梦与兰斯顿·休斯的短诗“哈莱姆” |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| 论文 | 省级 | 
| 50 | 贺学耘 | 新闻英语的词汇特点及其跨文化交际翻译策略 | 考试 | 论文 | 省级 | 
| 51 | 贺鸿莉 | 英汉数字的模糊性与翻译 | 林区教学 | 论文 | 省级 | 
| 52 | 贺鸿莉 | 言说的有效性主张和双重结构分析——意义与其体现形式关系研究的新途径 |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| 论文 | 省级 | 
| 53 | 刘剑 | 语言模因论视角下的不可译现象研究 |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| 论文 | 省级 | 
| 54 | 刘剑 | 艾米莉·勃朗特:人格分裂与疯狂宣泄——从《呼啸山庄》看作者之内心世界 |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| 论文 | 省级 | 
| 55 | 刘萍 | 话语礼貌与语用距离 |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| 论文 | 省级 | 
| 56 | 资云南 |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解读《查泰来夫人的情人》中的象征手法 | 广西大学学报 | 论文 | 省级 | 
| 57 | 资云南 | 陌生化与音乐化结合的浪漫主义诗歌——论《她走在美的光影里》的表现手法 |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| 论文 | 省级 | 
| 58 | 余丽琼 | 乙醇-水-硫酸亚铁铵三元体系相图研究 |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| 论文 | 省级 | 
| 59 | 余丽琼 | 关于长沙市重点中学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初步调查 | 科技信息 | 论文 | 省级 | 
| 60 | 余丽琼 | 深化《机械设计基础》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系统化课程的开发 | 中国科技信息 | 论文 | 省级 | 
| 61 | 曾湘衡  | 经世与保守——从《蠡测卮言》看王之春 | 文史博览 | 论文 | 省级 | 
| 62 | 曾湘衡  | 湖南女学兴起的原因浅探 | 大众文艺 | 论文 | 省级 | 
| 63 | 曾湘衡  | 清末民初湖南女子学校教育的特点分析 | 大众文艺 | 论文 | 省级 | 
| 64 | 曾湘衡  | 互联网对高校女生工作的影响与对策探析 | 大众文艺 | 论文 | 省级 | 
| 65 | 王素丹 |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|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| 论文 | 省级 | 
| 66 | 刘琢 | 论跨文化交际的中学英语教学 | 考试周刊 | 论文 | 省级 | 
| 67 | 李梅 | EFL学习者二语诵读中错误停顿的定性研究 | 安徽文学 | 论文 | 省级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