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国语学院
文通古今 道贯中西
教学动态
当前位置: 首页 · 研究生教育 · 教学动态 · 正文
我院开展本学期第四次学术活动
编辑:外国语学院   日期:2025-11-20  点击数: 

2025111015:00,外国语学院于外语楼北504举办学术专题讲座。本次讲座以从认知翻译学看《春园采茶词》中茶文化英译的识解运作为主题,由周维老师主讲、邬德平老师主持,是本学期我院第四场学术活动。部分教师、研究生及本科生齐聚现场,共同探讨茶文化与翻译学的跨域融合之道。

周维老师长期深耕认知翻译研究领域,在《红楼梦》诗词翻译、茶文化翻译方向成果颇丰。继上次学坛讲座后,本次她聚焦《春园采茶词》茂叟、德庇时两个经典英译本展开深度剖析。周维老师以兰盖克(Langacker)的识解construal)理论为支撑,从辖域与背景双重视角切入,逐句对比译本中雨丝丝双关修辞、采茶时序描写等茶文化元素的英译策略,细致梳理出译者因汉语双关知识、茶文化语境理解差异产生的识解偏差;同时从视角选择与意象突显维度,结合雨过枝头泛绿纹等文本案例,清晰阐释译者通过认知重构,在译文中对采茶场景空间层次、茶文化意象情感内涵进行取舍与重塑的内在逻辑。

在译本对比分析环节,周维老师以《春园采茶词》第十二首为实例展开详解。针对攀枝采香相关诗句,她对比茂叟“Pull down a branch, the fragrant scent’s diffused around”与德庇时“Shake down the branch, and the fragrant scent about us ’gins to blow”的译文,指出前者精准传递采茶女攀枝的自述视角,而后者“Shake down”(摇落)的动作表述与原文意涵存在偏差。对于高低摘尽黄金缕,染得衣襟处处芬,她进一步分析:茂叟译文直接呈现黄金缕核心意象,德庇时则通过增译“precious”(珍贵的)、“waft”(飘送),并明确点出黄金缕为雨后茶芽的隐喻,展现出不同的翻译策略取向。

谈及文化传播价值,周维老师强调,《春园采茶词》作为中国茶文化西传的典型文本,在西方曾多次被摘引、转录与改写,其历史价值亟待获得更客观公正的认知。在翻译理论支撑方面,她引入里卡多·马丁(2007)提出的认知翻译学理论——该理论以科学与人文交融为核心特征,聚焦译者认知过程,是翻译研究领域的新兴方向。

讲座临近尾声,周维老师总结指出,两位西方译者因立足西方读者视角,在译介中国茶文化时存在部分漏译、错译问题,易导致目标语读者产生认知偏差。她强调,本研究从认知翻译学视角对比剖析两个英译本,核心目的在于为茶文化翻译实践提供参考,助力中国茶文化及国家形象的正面传播,让外国友人更深刻地领略中国茶文化的丰富内涵。

互动环节中,周维老师就听众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,并补充了译者背景信息:德庇时身为外交官,不仅政治素养深厚,更译介了大量中国戏曲、诗歌作品,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贡献卓著。主持讲座的邬德平老师随后作点评,他肯定了周维老师在茶文化研究领域的钻研精神,认为其严谨的治学态度与求真务实的学术品格值得学习。邬老师强调,翻译批评研究应注重语言学与翻译学的互融互鉴;同时建议翻译方向研究生,需着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能力。

本次讲座通过具体个案,既让师生对认知翻译学形成直观认知,更深化了大家对中国茶文化外译价值与实践路径的理解,为我院师生在翻译研究与文化传播领域的学术探索注入新活力。当日17:00,讲座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落幕。


图文丨王静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一审丨黄院丹

二审丨何文娟

终审丨刘剑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下一条:我院教师参加湖南省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2025年年会暨“数智驱动·产教融合:科技翻译新生态”学术研讨会